無效的地推?這個經歷告訴你真相
行業新聞 2017-08-16 15:48:33
如果說地推是一張地圖的話,假設是一幅發展演變的熱力圖,那必是不斷地從城市包圍農村、從市區圍剿郊區、從白領覆蓋學生的生態景象。

2017年,地推是否還正當時的討論不絕于耳,實則趨勢是,地推會逐漸洗牌,也會趨于常態,在整個線上線下已經高度結合的當下,譬如移動支付已經完成教育用戶的使命,譬如各種互聯網產品也成為每個人日常用品式的需求。
所以,地推趨于常態的核心是,或許你不會再頻繁聽到有人討論某產品用地推的方式覆雨翻云,同理,就如同現在不會再有人去討論公交站廣告的存在形式,地推不會再因形式的話題性而引人注目,它就滲透在整個商業社會的成因結構中。
結合,是接下來推廣的必然節奏,地推不會被淘汰,只會漸漸遠離公共話題,它變成一個個逐漸成熟規范的商業流程。互聯網崇尚裂變和借力打力,現如今,地推如何反推網絡傳播,也成了一個產品推廣的考核命題,做得出,一鳴驚人,口碑帶來絡繹不絕的用戶。
地推,最好的效果莫過于在當時當場的最高轉化率,而出彩的收獲是迎來社交傳播,從線下直接反推線上,變成一個口口相傳的事件,當然,這些可能是偶然,也不乏人為的操作。
以喜茶、一點點為代表的茶飲品牌,正在以風卷殘云之勢攻城拔寨,更甚是利用其線下瘋狂排隊的現象,帶動整個品牌在社交平臺的傳播,迅速成為“網紅”。但人紅是非多,上個月,諸多網紅奶茶、糕點品牌被曝光排隊并不是因為飲品有多好喝,糕點有多好吃,只是花錢雇人排隊聚攏人氣,是一種造假行為。
這個例子雖有偏頗,但某種意義上,這也是一種地推,只是暫且忽略事實真相的商業譴責,這種通過地面效應反推線上傳播的例子越來越屢見不鮮,但究竟誰是真口碑、誰是偽效應,則需看客自己的辨識,這也是時下推廣行業似乎無法拔除的弊病。
眾所周知,線上流量越來越分散,加上步入另一階段的互聯網產品,其多數基于地理位置的特性,才造成地推在產品推廣中與線上渠道的分庭抗禮,甚至大舉擴張,向來厚此薄彼的推廣規律,也偶爾會帶來一些事件效果的驚奇。
問:如今用地推制造一個爆款難嗎?
難,但不是因為地推式微,是良莠不齊的執行效果。唯一點比較清晰的是,線上和線下都無法再獨善其身,產品可能從地推開始,然后走通整條推廣之路,或者從線上啟動直達線下,而靠一條微博或者一次事件的機會借勢而暴走,這種案例會越來越少。留給地推人最殷切的需求,是更規范化的運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