互聯網流量之爭,線上推廣VS線下地推
行業新聞 2015-12-20 12:30:15
互聯網經濟離不開流量,流量多不敢說能做到第一,但是沒有流量基本也就是倒數第一,因此,互聯網公司對流量趨之若鶩。但是,近年來,在網上購買流量的費用已經高到許多創業者無法承受。不管是電子商務、團購、網頁游戲還是目前最熱門的O2O,幾乎互聯網上所做的一一切都繞不開百度、騰訊、阿里巴巴等幾家大的流量入口。
資深互聯網分析師指出,這幾年流量費用之所以越來越貴,是因為整個互聯網行業新增的流量渠道很有限,而涌進來想購買流量的人越來越多,大家拿著風投的錢燒,把價格抬得越來越高。
以騰訊廣點通舉例,以前獲取一個用戶的成本為1—3元,現在的用戶成本基本在5—10元左右。像京東、蘇寧、唯品會等大公司,每年都會投入十幾二十億來投放廣告,成為拉高流量價格的重要推手。
線上流量越來越貴,主要是效果也越來越不好了,花錢買的流量,注冊和登錄都不多,更別說互動了。所以,有眼光的互聯網公司瞄準了新的推廣市場—地推。
地推,雖然不是新的推廣方式,但卻是最使用的。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煥發出了新的活力。許多過去不上網的用戶開始接觸網絡,對于這些人群,傳統的互聯網推廣方式很難對他們進行有效覆蓋,而面對面的地推則非常有效。只要你有一部手機,就可以實現很多推廣要求,極易收獲種子用戶,簡單又有效。做的好的,還有可能引發口碑式傳播,形成滾雪球效應。
很多互聯網公司在進行推廣的時候,優先考慮了地推,因為地推直接面向用戶。尤其是O2O行業的,投資人也很愿意投錢,手里都有錢做推廣,主要也是花在了地推上。他們對地推極其迫切,但他們沒有自己的地推團隊,自己培養團隊的時間和人力成本都太高了。在講究“快魚吃慢魚”的互聯網經濟里,慢的早就失去了先機,資本市場也不會給他們太多時間考慮的。所以,像地推吧這類的做專業地推的公司,就站在了一個新的風口面前,專門為這些互聯網公司做地推服務,這個風口至少蘊含著100億人民幣級別的商機。
地推吧作為一家專業做地推的公司,創新型的商業模式,區別于傳統的地推公司。傳統地推公司采用的招人形式,業務量越多,招的人就越多。人越多,人力成本越高,團隊管理也難,逐漸變得臃腫。地推吧則采用共享經濟的形式,整合渠道資源,發動剩余勞動力,讓地推更為規范和有效。
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,已經整合了全國1000多所高校資源、3000多家社區商圈、300多家合作團隊,服務過一百萬以上的用戶群體。目前,地推吧已和借貸寶、順手付、易配貨、愛學貸等國內知名互聯網公司展開合作,以及極致的服務體驗,用專業精神得到了客戶的承認。其中不乏簽訂超1年之低昂服務提供商的合約。用專業精神,打造專業的地推平臺,縮短中間環節,價格更為透明,讓地推更為有效。